渣滓洞旅游攻略,第一视角
今天,我们将前往红色景点之一渣滓洞。 今天我们将以第一视角,带大家游览渣滓洞。
经过一段起伏的盘山路,我们终于来到了渣滓洞景区的门口。相较于白公馆的半山腰位置,渣滓洞地势相对平坦,对于远道而来的朋友们来说,行走起来应该会更为轻松。
历史
在深入了解渣滓洞的历史之前,我们先来简要回顾一下它的由来。1920年,商人程而昌在歌乐山地区开凿了一个小煤窑,但不幸的是,这里的煤质量差,杂质多。因此,这片地方得名“渣滓洞”,意为煤质低劣。由于其地理位置隐蔽,三面环山,一面临沟,渣滓洞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。1943年,随着白公馆被改为中美合作所第三招待所,渣滓洞因其隐蔽性被选中作为新的监狱地址,用于关押政治犯。此后,渣滓洞经历了多次变迁,直到1949年重庆解放前夕,关押在此的众多革命志士不幸遭到杀害。
入口
进入渣滓洞景区,我们首先会看到一个岗亭。这种岗亭在影视剧中屡见不鲜,荷枪实弹的士兵站在里面,守护着渣滓洞的安全。继续前行,我们来到渣滓洞监狱的外围。从外观上看,房顶铺着青灰色瓦片,四周是高耸的围墙,围墙上布满了铁栅栏。为了严密监控,围墙外的山坡上设置了五个岗亭,每个岗亭的开口都正对着院子。
外院
在景区设置的单向行进路线引导下,我们先来到外院。这里主要包括特务办公室和刑讯室等。在刑讯室中,据说当年有48套刑具和108种酷刑,从古代的封建刑具到美制的钢鞭电刑,应有尽有。
内院
接着,我们通过一扇小门进入内院。内院由一楼一底的16间男牢、两间女牢以及一个放风坝组成。每天有两次放风的时间,每次10分钟。在这短暂的时光里,难友们不仅锻炼身体,还传递着各种消息。由于米饭质量差,经过难友们的斗争,狱方同意在院坝内安装了一个碾米槽。
在内院的墙上,我们可以看到一组标语:“青春一去不复返,仔细想想,认明此时与此地,切莫执迷!!”还有另一组:“迷津无边,回头是岸,宁静忍耐,毋怨毋忧。”这些标语都是特务为了瓦解革命者的意志而写的。
在女牢一二室,这里曾经关押过胡其芬和江竹筠烈士,以及“监狱之花”和她的母亲左绍英烈士。左绍英被捕时身怀六甲,在监狱中早产下一个女婴,大家亲切地给她取了一个苏联名字,“卓娅”。
继续前行,每一间牢房都承载着沉重的历史。内院由一楼一底的16间男牢、两间女牢以及一个宽敞的放风坝组成。放风坝是难友们每天最盼望的时刻。每天有两次防风的时间,每次短短的10分钟。尽管时间有限,但难友们总是充分利用这短暂的时光。他们或锻炼身体,或传递着各种消息,或默默地思念着远方的亲人。
在男牢中,主要关押的是因为《挺进报》事件、六·一学潮、川东武装起义以及小民革案被捕的政治犯。其中一至四号牢房,曾是当年设立的优待室。虽然名为“优待”,但条件仍然艰苦。所谓的优待,也仅仅是放风时间长一点,难友们可以在这里看报纸,听京剧。而优待室仅有的床铺,也仅供难友们轮流使用。
女牢中则关押着许多女性革命者,她们同样面临着残酷的折磨和无尽的苦难。但她们始终坚定信念,不屈不挠地斗争着。
围墙
一堵特殊的围墙。这堵墙见证了渣滓洞历史上最悲惨的一幕。1949年11月27日,距重庆解放前3天,关押在这里的革命者遭到了大屠杀。刽子手把革命者集中在1-8号男牢,用卡宾枪扫射后,打开牢门挨个补枪,然后用汽油焚烧渣滓洞。然而,有15名狱友却从这堵看似坚固实则脆弱的围墙中死里逃生。这堵墙之所以一推就倒,是因为难友们巧妙地掺杂了杂草和黏土修建而成。他们利用修墙的机会,暗中破坏了围墙的结构,为日后的越狱行动埋下了伏笔。
如今,我们看到的渣滓洞已经是根据幸存的革命者回忆重建的版本。2017年的一场暴雨让原本煤窑的入口重现天日,这也让更多的人得以一窥渣滓洞的历史真相。
在参观过程中,我深刻感受到了烈士们的艰辛与伟大。他们为了理想和信仰,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。而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,是无数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。因此,我们更应该珍惜当下,缅怀先烈,铭记历史。
推荐阅读
更多…
更多精彩,敬请关注重庆背包熊旅行社,我们提供各种旅游配套服务,如定制旅行、小包团、跟团游、酒店预订、交通安排、导游服务等,还有精彩视频攻略,让你在重庆的旅行更加轻松愉快。联系电话023-86623010
铭记历史
重庆上了几年大学,就在我们母校旁边啊
这里和白公馆,都值得一去